找到相关内容393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唯识“八识”与康德“纯粹知性”的比较

    ,揭示了二者的异同并指出了康德哲学的局限性。  关键词:纯粹的 范畴 形式 质料 物自体 现象 种子 阿赖耶识缘起  康德批判哲学的批判性在于考察知性认识能力的有效界限,即限于经验的使用。康德只承认一种直观即感性直观,而此直观的先验实在性在于感性的纯粹直观形式空间与时间的规范。知性范畴的有效使用必须以感性直观提供的经验质料为其基础根据,而超出这一基础即为超越的使用,是无效的。康德认为...

    养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573547.html
  • 《永乐皇帝〈金刚经〉集注序》述义

    之“天地”)的总称,是人以一个总的范畴或集合来处理对象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一种关于命名的方法。“万有”是关于宇宙整体的范畴,是与“物”相关的范畴;“独尊”则是宇宙整体之外的范畴,是与“物”无关的范畴。宇宙整体之外的范畴可以看作是宇宙“万有”的对立面,是宇宙发生之前的状态,即是说,“独尊”的境界可以等同于宇宙发生之前的状态。“独尊”的境界又可以用“旷劫”两字来描述。之所以可以将其说成“旷劫”,是其针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01457881.html
  • 《金刚经》主要句型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异同

    反”、“合”。“正”与“反”,无论怎么说,全都落在意识和相中;而《金刚经》里的“即非什么”,并不在意识和相中。空观要超越意识,是离相的,所以空观已经不在“被知的范畴”里。如果是在意识之中,那就是在“被知的范畴”里面,这一点我等一下还要再说明。但是黑格尔“辩证法”却在意识范围之内。像“正”、“反”、“合”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譬如说一个东西好,另一个东西坏,那么好的是“正”,坏的就是它的“反”了;而无论...

    梁乃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25558689.html
  • 禅宗美学论纲

    ,是禅宗哲学与美学思想的纲骨,它呈现出禅宗美学思想体系的逻辑结  构。禅宗美学以“禅”作为本体范畴,以“立心”在“禅”的本体上建构了心性本体  论,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建构理论体系。它提出的“味无味”的命题,成为概括审美  活动的过程、特征与主要范畴的逻辑结构的理论范式。  关键词 禅宗美学 生命美学 思想体系 逻辑起点 理论范式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美学发展...

    皮朝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2463923.html
  • 回头是岸

    你认知的东西?注意!这些被你认知的东西,就不是你的“无位真人”,对不对?“被你认知”和“你”是不一样的!  任何被知的东西,以现代逻辑用语来叙述,都属“被知的范畴”。我现在就问各位一个问题:既然这些都是被知的,谁来知道这些“被知的范畴”?必定有一个“主体”知道这一切,是不是?也就是既然有“被知的范畴”,是不是就必然有知道它们的主体——“知觉者”?这就回到禅宗一直在参的问题:念佛的时候,是谁在念啊?...

    梁乃崇教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0539657.html
  • 论利益

    利益为利益的道德观,往往以无我,自我牺牲联系在一起,如果有谁以个人利益作为处世观,他就会被视为是不道德的,在人类的道德范畴,个体的自我利益是被否定的。  在排斥大地自然非人类世界(大地及其万物)为道德利益前提的逻辑背景中,不宜提倡个人身外的物质利益,也不宜把提倡他人、人类社会与整个人类的利益,作为权威的道德目标,因为它只包括人类,排斥人类世界利益及其规律。  强调唯人类的利益其数量与范畴越多,利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5748749.html
  • 禅宗功夫哲学的方法检讨

    佛教心性论最后完成于禅宗。它在中国心性史上的影响,远非其他各宗所及。”[vii]。以下我们就要讨论如何以“心性说”的理解来建立禅宗本体论进路的功夫哲学。   首先,“心与性”这两个哲学概念范畴本来就是人...本体论”的思维模式为其最后的根据。”[ix]   赖教授提出“本体论的思维方法”,我们认为这对中国哲学基本问题意识或基本概念范畴的厘清是极有贡献的,而我们所要强调的是,大乘佛教整个的是一个“修行理论”,...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2754809.html
  • 工夫理论与境界哲学

    范畴本来就是人存有者的本体概念,所以也有赖永海教授以「本体功夫」称说之道:  「随着大乘佛教把真如、实相、如来藏、佛性我本体化,本体论的思维方法逐渐成为大乘佛教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中国佛教就思维...的思维模式为其最后的根据。」[注9]  赖教授提出「本体论的思维方法」,我们认为这对中国哲学基本问题意识或基本概念范畴的厘清是极有贡献的,而我们所要强调的是,大乘佛教整个的是一个「修行理论」,所以说...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11954936.html
  • 真如何如——评王恩洋《中国佛教与唯识学》

    激烈论辩,延宕直至当代,尚有于欧阳立论针锋相对之争。山  然而,直至当代,如此真如义之争,也还是立基于体用范畴。当然,这也首先是因为欧阳竟无对真如义之抉择,就采用了以体用范畴相格义的方式。一方面,...若谓纵有所表,唯表其体,不表其用者,今谓一切体用不得相离,用离于体是谁之用?体离于用是谁之体?”  诚然,作为中国传统思想范畴的体用,从其本原之义来讲,是体用不得相离的,自然是没有无体之用及无用之体的。...

    肖永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91463113.html
  • 禅悟思维刍议

    问题,远比科学更周详。科学由于研究范围的狭窄和生物机能观念的桎梏,所以在理解理性与非理性思维时,都把它们纳于大脑生理机能范畴来阐释,就必然决定了科学很难发现生命高级思维的存在。生命的高级思维是以真心自性...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都属于妄心范畴。妄心以六尘缘影为心,无住为体,攀缘思虑为相,这妄心就是唯识学上讲的第六意识,它外执诸法,生法我执,内执心识,生人我执,因法执而有变异生死,因我执而有分断生死。由二执障...

    胡晓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2946744.html